防范贸易风险 维护产业安全 贸易救济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商务部发布消息称,2019年,商务部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依法开展贸易救济调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扎实做好公共服务,取得积极进展。
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全力防范贸易风险
2019年1-11月,中国出口产品遭遇21个国家(地区)83起贸易救济立案,其中反倾销56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8起(含美国海绵钛232调查);涉案金额约11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立案数量和涉案金额分别减少了19%和64%。从国别看,新发起涉华调查最多的是美国(15起)、印度(11起)、阿根廷(10起);从行业看,钢铁、轻工、纺织遭遇立案数量较多、涉案金额较大。除贸易救济调查外,美国还发起了25起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337调查,涉案金额约165亿美元,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7%和9%。
面对新形势,商务部落实国务院“稳外贸”政策,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和法律服务体系,与有关部门和地方、驻外机构、商协会、企业密切配合,统筹运用政府交涉、法律抗辩、产业对话等多种方式,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探索互利共赢化解摩擦的方法。2019年1-11月,重点应对了200多起新发和复审案件,其中80多起取得较好效果。美国木制橱柜和浴室柜双反、加拿大钢铁保障措施等多起案件涉案产品被大幅排除,在LED显示单元、牛磺酸等多起337案件中迫使申请人撤诉,墨盒、LED照明设备等337调查获裁不侵权,欧盟终止第一起市场扭曲原审案件调查,钢铁保障措施以配额方式基本保障原有市场份额,欧亚经济联盟终止微波炉保障措施调查,澳大利亚角钢、巴西轧辊等多起反倾销案在无损害抗辩中胜诉,印度工程木地板等多起反补贴终止立案,土耳其鞋类和纺织品注册新规案大部分企业取得豁免。
“这些取得较好应对效果的案件涉及约450亿美元海外市场,保障了数千家涉案企业的出口利益和数万产业工人就业,有利于遏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蔓延势头,有助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下各国产业合作发展、包容互惠的局面。”商务部表示。
依法开展贸易救济调查 维护产业安全和发展利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针对不公平进口贸易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国内产业利益的现象,商务部依法开展贸易救济调查,保障产业安全和发展利益。
2019年1-11月,商务部共对12个国家(地区)的进口产品发起原审调查15起、复审立案16起,作出原审终裁12起、复审裁决17起,另有6起原审延长调查期限、8起复审终止调查,涵盖白羽肉鸡、立式加工中心、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板/卷、正丙醇、甲硫氨酸、马铃薯淀粉等30种产品,涉及4000多亿元国内产值和60多万直接就业岗位,维护了国内产业合法利益。同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完成《反倾销价格承诺暂行规则》等3部部门规章修订稿和《反倾销期终复审规则》草案的起草工作;注重提升调查工作信息化水平,开发案件信息线上提交系统;不断规范调查做法,坚持依法依规调查,充分保障包括各利害关系方权利。
此外,积极探索产业帮扶新机制,开展贸易调整援助试点,完成食糖产业培训项目。
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主动参与世贸组织改革进程
巩固和拓展双边贸易救济合作机制,与智利签署合作机制谅解备忘录,与欧盟、泰国、墨西哥等9个国家(地区)召开机制会议,加强调查机关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增进了解,管控分歧,化解摩擦。举办首次世贸组织公共论坛贸易救济分论坛,发挥世贸组织公共论坛、“两反一保”例会、首尔贸易救济国际论坛等平台作用,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参与完成RCEP谈判,稳步推进中国-挪威等3个自贸协定谈判,合理设置贸易救济章节条款,维护规则利益。围绕世贸组织改革积极开展技术研究,起草相关提案草案,夯实规则谈判基础工作。
加强贸易救济公共信息服务和队伍能力建设
创新公共信息服务,整合升级贸易摩擦综合预警和法律服务平台,组织翻译24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救济法律法规和应诉指南,定期编发《国别贸易投资环境》电子刊物24期。
加强队伍建设,召开全国贸易救济工作会议,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举办9期境内外贸易救济业务培训班,650余人次参加培训;支持地方和行业组织开展培训,派员授课40余人次。
上一篇: 欧盟贸易委员访美寻求缓和美欧贸易摩擦 | 下一篇: 英欧面临无法达成全面贸易协议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