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怀疑、强硬!欧盟对华态度正在悄然改变
中国、美国、欧盟三方,无论从GDP还是从贸易额来看,均列全球前三,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三大经济体,且三方经贸关系高度融合。 在中美摩擦不断背景下,中欧关系实质上是中美欧的三方博弈。过去三年来,随着中美关系恶化,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欧盟,一直拒绝在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之间选边站队。但近几个月以来,或许因为欧盟内部及美国的压力,欧盟对中国态度有强 。 欧盟对华态度正在悄然转变 2013年11月,中欧领导人共同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中欧关系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现在,欧盟正在就对华关系进行重新的思考定位。 2019年3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中国:战略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是欧盟在诸多政策领域目标高度一致的合作伙伴,也是欧盟需要寻求利益平衡的谈判伙伴,更是欧盟追求技术领先的经济竞争对手和推动替代治理模式的竞争对手。 欧盟商界也在重新思考中国的定位。今年1月,欧洲商业协会发布报告,指责中国的国家干预和主导,导致了市场扭曲。 德国作为欧盟实力最强的成员国和欧盟的轮值主席国,其对中国的态度具有代表性。 在德国商界,2019年1月,德国工业联合会的一份报告首次把中国描述成“制度性竞争对手”,而不仅仅是“合作伙伴”。德国绿党欧洲议员、欧洲议会欧中关系代表团主席Reinhard Bütikofer认为,这份报告“反映了德国工业界的担忧……以前,德国普遍认为德中关系是互补且对德国有利,一方面,德国从中国购入低价产品,另一方面德国向中国卖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但现在,中国已不是简单的加工厂,已经成为德国真正的竞争者”。 在德国政界,今年8月2日,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迈克尔·罗斯(Michael Roth)在德国外交部官网发文,称中国为“系统性竞争对手”。 此次中欧峰会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与中国)的社会体系不同,尽管我们都致力于多边主义,但它必须以规则为基础”。 三方博弈 分析认为,新冠疫情让欧盟既失去了对美国的信任,也增加了对中国的怀疑,这就决定了欧盟要在中美之间走一条自己的道路。欧盟试图独立于中美之外,以第三方力量出现。 在此次中欧峰会后的声明中,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再次明确表示,“欧洲需要成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竞技场”。 (一)欧盟寻求战略自主,坚持在中美之间走自己的道路 9月以来,欧盟动作频频: 9月2日,德国外交部推出“印太政策指导方针”,作为德国在本国及欧盟层面推动共同构架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旨在加强多边主义。德国外长马斯在通过这个指导方针后表示,“我们以此加强多极化世界,这样任何国家都不必在权力的两极间做出选择。”他没有点名,但明显是指美国和中国。 9月3日,欧盟更新了其关键原材料清单,将稀土等30种具有重大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原材料纳入清单,并制定计划确保绿色复苏所需的原材料供应。中国是欧盟最大的原料供应国,欧盟担忧中国对稀土元素的控制。 9月9日,就中欧峰会的前五天,欧盟委员会发布其首份年度《战略远见报告》,明确表示,欧洲将加强其“开放的战略自主权”和全球领导作用,“在高度相互依存、大国相互竞争的世界中,植根于欧洲的共同价值观”。 (二)欧盟不愿放弃中国市场,要求公平市场环境 在此次中欧峰会后的声明中,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表示,欧盟与中国有着牢固的贸易关系。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平均每天的交易额超过10亿欧元。贸易可以促进我们的经济复苏。米歇尔的表态显示出欧盟依然看重中国市场。 但同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中欧峰会后的联合新闻稿中强调,要确保欧盟生产者在中国市场上受到“公平待遇”,中欧“需要互惠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9月10日,中国欧盟商会表示,欧盟企业无意撤出中国,虽然目前欧洲政府主张把关键产品的生产线移回欧洲,但是以厂商的角度而言,这可能导致成本上升,使欧盟产品更难与中国制造产品竞争,对欧盟国家的经济实力未必是好事。 中国欧盟商会表示,在华欧洲跨国公司在制定计划时不仅根据未来一两年的情况而定,而是着眼于未来10~20年的长远发展。新冠疫情无疑会影响企业在中国的获利能力,但中国的市场潜力、人力与技术的优势,短期内仍然难以被取代。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指责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手段犹如“闯入瓷器店的公牛”。但同时他也表示,欧洲希望中国践行承诺,真正开放市场,非常不希望看到中国被(美国)逼到墙角。 外媒9月13日的报告称,德国工业联合会也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意图与中国脱钩的做法,认为这不符合德国利益。但该组织认为,欧盟方面应当加大对北京的施压力度,从而达成一份公正的欧中投资协议。 (三)欧盟在部分领域将与美国合作,共同对抗中国 9月9日,欧盟委员会在其首份年度《战略远见报告》中表示,“与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的强有力合作越来越重要。” 此前,6月5日,美、英、德等8国加上欧洲议会议员,成立“跨国议会对华政策联盟”(IPAC),现在已扩展到12国。该联盟在其官网列出五个重点关注领域:维护国际规则秩序、尊重和维护人权、促进贸易公平、加强安全战略、保护国家主权和完整。 9月14日的中欧峰会,欧盟在工业补贴、网络安全、国际事务等话题上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也显示出向美国靠拢。 今年初,就在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前夕,美、欧、日就推进WTO规则禁止的产业补贴对象的改革方案达成一致,直指中国。 而美欧关税战也有所缓和。8月21日,美国和欧盟达成旨在扩大数亿美元商品市场准入的有限关税削减协议,是20多年来美欧首次达成一揽子关税削减协议。 欧盟对华新共识 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迈克尔·罗斯(Michael Roth)今年8月称,“缺乏团结是我们的致命弱点”,欧盟若无法团结其成员,将无法对中国发挥影响力。 欧盟27个成员国各自的发展情况不同,对中国的态度存在差异。从贸易情况看,中国是德国在欧盟以外的第二大双边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而卢森堡、爱沙尼亚、保加利亚等欧盟成员国与中国的贸易很少。此外,意大利、希腊、塞浦路斯、匈牙利等12个欧盟成员与中国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而捷克等国家对中国态度强硬。 9月7日,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题为《新中国共识:欧洲如何日益警惕北京》的研究报告称,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欧盟成员国对中国给欧洲带来挑战的评估出现了新的趋同,这些成员对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越来越感到怀疑,这为欧盟在对华政策上采取更加稳健、连贯、强硬的政策提供了机会。 这份报告提到的对华新共识包括: • 中国构成的挑战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要求欧盟委员会履行其真正的地缘政治承诺; • 以一种有利于所有成员国的方式与中国打交道,而不仅是德国、法国; • 欧盟内部应该更紧密合作,需要一个协调一致的与中国竞争的长期战略; • 欧盟及其成员国需要专注于捍卫欧洲价值观和国际规则,同时加强欧盟在多边机构中的作用; • 欧盟新的多年财政框架的实施,为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和欧洲自治建立了强大的基础; …… 报告建议,作为欧盟理事会主席国的德国在剩下的几个月里应该通过制度性建设,来提高欧盟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 综上可以看出,欧盟政界和商界正在重新思考中欧关系,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转变,更多地会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欧盟虽然声称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但是在很多领域显示出向美国靠拢的迹象。未来,如果欧盟各成员内部能够达成对中国的新共识,则很可能会出台系统性对华战略。 (机工智库研究员/马彩霞) |
上一篇: 早有先兆!美国限制微信时间表 | 下一篇: 中企应熟悉并灵活运用巴西游戏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