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批发零售餐饮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省商务厅山东省批发零售餐饮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政办字〔2015〕250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商务厅《山东省批发零售餐饮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2月10日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是流通业的主体。为进一步加快批发零售餐饮业转型升级,强化批发零售餐饮业在扩消费、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3%。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84.3亿元,同比增长11.6%。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7年居全国第二位。 (二)产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2014年,全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947.9亿元,分别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1%和34.6%;国地税收入合计1167.5亿元,分别占全省和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13.7%和30%。第三次经济普查显示,全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87.2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13.5%,比上次普查提高3.7个百分点;个体商业从业人员888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的63.2%。 (三)商品流通体系日趋完善。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行业创业积极性,全省批发零售业市场主体发展到313.7万户,其中企业45.8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78.6万户和11.1万户。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58个,市场交易额9039亿元,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四位。城乡零售企业发展到8万户,标准化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及80%行政村,社区商业覆盖面达到90%,国家级、省级商业示范社区达到245个。 (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4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达到17474个,其中有12家企业入围全国零售百强。全省批发零售行业连锁企业150家,门店总数11728个,商品销售额281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8%)。高端餐饮加快转型,早餐示范工程企业达到42家。2014年全省实现餐饮收入24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居全国第二位。 (五)商业模式创新步伐加快。城市综合体、新一代便利店、O2O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较好满足了多元消费需求。物联网、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新技术在骨干批零餐饮企业广泛运用,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2014年,全省网络零售额达到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占全国的9.4%,网络零售额已相当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围绕提升流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在济南等7个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为突破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在青岛等7个城市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 (六)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分销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903项,合同外资额89.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57.9亿美元。多家著名跨国连锁品牌入驻我省,一批体量大、现代化水平高的流通大项目相继落地。省内大型企业加速省外布局,连锁企业在省外开店354个,建成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1家。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迈出实质性步伐,2014年旅游购物出口2.1亿美元。 二、发展目标和方向 (一)指导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扩大开放和创新为动力,以满足新常态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强化民生商务主题,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主转型,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发挥批发零售餐饮业对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惠及民生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任务。到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2万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2.9万亿元、住宿餐饮业完成3500亿元,年均增长10%;全省连锁化率达到20%以上,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5%;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比2014年翻一番。 到2020年,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主体竞争力明显增强,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便民惠民的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实现传统流通业向批发机能复合化、零售业态多样化、餐饮发展大众化、流通组织连锁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转型。 (三)转型方向。顺应发展趋势,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按照增量突出创新、存量突出提升的思路,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批发零售餐饮业向智慧流通转变,加快产业融合、行业融合、业态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更好发挥批零餐饮业创造和满足需求、服务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1.批发业。一是线上转型,推动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转型为“网供”电商园区。二是功能提升,推动一批传统批发商由简单转售商品向仓储配送、信息、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转变。三是产业融合,建立以市场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集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为一体、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2.零售业。一是多业态并存,推动传统百货店向购物中心转型,加快传统商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便利店等新兴业态,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要。二是盈利模式多元,回归商业本质,提高自采自营能力,发展自有品牌,多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供应链整合,适应流通渠道变革,优化供应链流程,加快向供应链上游延伸业务,打造集成服务商。 3.餐饮业。重点推动餐饮企业向集约化、特色化、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一是提高行业标准化程度,大力发展中央厨房,实现集约采购、集约生产。二是大力发展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地方美食,培育地方特色品牌。三是发展网上采购、网上订餐、手机自助点菜、网络点评等。四是推动龙头企业打造集高品质农产品及食品销售、餐饮连锁经营、便民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健康饮食及餐饮服务提供商。 三、实施路径 坚持市场导向、消费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性、公益性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突出体系、业态、企业、技术和标准等关键要素,加快提升全省批零餐饮业综合竞争力。 (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转型发展新动力。大力实施“双进、双推、一建”工程,加快拓展电商发展领域,加速推进电商创新步伐,实现“鲁货天下行”。一是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培育30个特色鲜明、模式成熟、双向流通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对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建设一批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二是实施电子商务进社区工程。鼓励知名企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慧社区平台,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打造有限空间、无限服务的十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社区实体店和网络零售商之间优势互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三是推进电商集聚发展。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创建,打造50个功能完善、聚集力强的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培育100家商业模式新、发展能力强的电商示范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统计、信息、信用、金融、人才等综合性服务功能。四是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快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支持青岛创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挥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探索中韩自贸协定框架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先行先试。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便利优势,积极创建跨境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建立和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推动国际物流、邮政快递等相关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物流配送业务。到2017年,全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美元。五是建设电商物流快递终端配送体系。加强与邮政管理等部门联合,整合配送资源,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体系。在社区试点设立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和快递末端网点,开展物流分拨、快件自取、电子缴费等便民服务。 (二)创新商业模式,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动我省商业文化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本质,牢固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创新商业模式,满足消费者安全、便利、舒适等要求。一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互补,鼓励便利店、超市等与电商及快递企业创新合作模式,开展网订店取、社区配送等业务。支持电商企业开设实体店,增强客户体验。二是推进供应链管理。顺应全程供应链再造趋势,引导骨干企业逐步由单一贸易功能向集供应、配送、贸易、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拓展,形成供应链一体化集成服务商。支持专业供应链集成商,以消费需求为起点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原料采购、库存管控、流通加工、分销配送等供应链管理方案设计。三是加快经营模式转变。推动大型零售企业由过度依赖“通道费”“销售扣点”盈利,向自采自营、依靠进销差价盈利转变。鼓励企业调整零售业态结构,对消费者进行全面细化、多层次分析,明确市场定位,合理配置高、中、低端商业业态,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和差异化。引导老字号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增强品牌核心价值,焕发新的生机。四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支持大型连锁企业通过直营、特许加盟、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商业特许经营,提升商业组织化程度和品牌影响力。支持连锁企业积极拓展省外以及广大农村市场,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加盟、自愿连锁等方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三)培育流通主体,塑造竞争新优势。一是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支持批零餐饮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上市等方式,跨地区、行业、所有制实施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建立和完善山东品牌体系,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商业品牌文化,扩大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1家销售过千亿、10家过百亿、100家过亿元的流通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商品吞吐能力强的批发企业、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商品交易市场、一批创新和集散能力强的电商平台、一批供应链管理能力强的零售企业。二是增强中小微商贸企业发展能力。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特色化、差异化经营,建立适应区域特点和消费习惯的经营门类,培育特色商业品牌。加强中小商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银商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商圈担保融资、商铺摊位经营权质押融资,充分利用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的融资服务功能。三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网络化顾客服务和营销体系,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展增值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个性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绿色循环流通。高起点规划发展绿色消费商业模式,实施绿色循环流通示范企业创建,鼓励企业创建集门店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商场、绿色市场、绿色饭店。鼓励标准托盘和物流快递箱循环共用,推广可循环包装、减量包装和可降解包装。积极倡导适度消费,解决商业设施、餐饮消费中的浪费问题。 (四)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一是高起点编制“十三五”行业发展规划。围绕全省“两区一圈一带”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统筹规划流通布局,优化流通环节,提升流通效率。加快推进新一轮设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推动商业与人口、交通、市政、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二是提升社区便利服务。积极引进发展新一代便利店,支持便利店加载代缴各项公共事业及罚款、代售机票车票及各种门票等功能,打造“十分钟”便利综合性服务平台。继续推动社区菜市场提升改造。三是推动商品市场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物流、会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加快传统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步伐。实施农产品骨干网络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在重要农产品产地、销地、集散地规划建设一批集农产品集配、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加快青岛等7个国家级、省级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市建设步伐,构建以城市分拨中心、配送中心为枢纽,以连锁便利店、便民服务网点、快递末端网点、宅配服务站点、末端智能自助提货柜为基础,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到2017年,初步形成涵盖快消品、医药、生鲜食品等重点行业,物流资源高效配置的城市配送“一张网”。 (五)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坚持内外贸融合发展,推动国内、国外客户服务标准统一,充分释放市场红利,提高竞争力。一是坚持高端引进。重点引进国际知名零售商和战略投资者,鼓励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吸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参股等方式,在省内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新兴零售业态。二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外企业的品牌共享、技术交流、管理创新等灵活多样的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香港品牌收购、策划、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商业先进理念和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三是推动有条件商业企业“走出去”。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推动大企业大集团通过新建、并购、参股等方式,到省外境外布局,设立分销、展示、交易平台。四是推动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用,探索建设一批集保税、展示、交易功能于一体的进口商品综合平台。抢抓中韩自贸区机遇,加快建设韩国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大型商场开设韩国商品专区。 (六)发展大众餐饮,提高餐饮服务水平。按照集约化、特色化、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方向,推进餐饮产业化发展。一是提升早餐服务水平。继续实施早餐示范工程,强化中央厨房建设,完善仓储和配送功能,提高餐饮生产工业化、标准化程度。建立健全中央厨房食品安全检测与可追溯制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强鲁菜推广。实施“山东美食推介工程”“餐饮拓展工程”和“特色餐饮标准化工程”,培育一批地方特色小吃基地、地方风味特色菜品和特色餐饮名店,打造“好味山东”品牌。支持企业强化营养健康新产品、新口味、新服务研发,形成多层次立体发展的品牌体系。三是打造鲁菜文化品牌。推进鲁菜传承创新,加大鲁菜标准制定和实施,加快商旅文融合发展,培育鲁菜名师、名菜、名点、名店。支持企业打造文化主题餐厅,支持发展特色餐饮街区。四是拉长餐饮产业链。鼓励餐饮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建立农商对接蔬菜直采体系,降低采购成本,强化食材原材料源头控制。鼓励各地建设餐饮企业服务平台,开展网上采购、网上订餐、手机自助点菜、网络点评等。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已列入地方立法计划的有关立法项目进度。完善批发零售餐饮业标准体系,围绕商业零售业态、电子商务、社区商业、商贸物流、餐饮等领域制定实施一批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利用省级支持商务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对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商业模式创新、城市共同配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新兴业态发展和人才培训等给予支持。设立省级电子商务发展股权基金,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加大对国务院、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流通业发展政策的督促力度,确保社区商业设施预留等政策落到实处。推动各地积极探索政府公建配套、产权回购、租金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快菜市场、直销菜店、便利店等社区商业必备业态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工商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清理餐饮企业各种违规收费,减少便利店证照数量,减轻企业负担。 (三)营造良好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突出重要商品、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大集中专项整治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健全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机制。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流通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山东省批发零售餐饮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省商务厅
但是,总体上看,我省批发零售餐饮业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产业集中度、流通效率、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与广东、浙江、江苏等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批发集约化水平低。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数仅相当于江苏、广东的64.6%和66.7%;商品销售额仅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的4-6成,难以形成“大批量、低成本、高效率”的集约化批发优势。商品交易市场大而不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平均营业面积是浙江、江苏的1.3倍和1.2倍,交易额却仅相当于浙江的61%和江苏的54%。二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慢。面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和电子商务的冲击等,传统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优势弱化,过度依赖联营扣点模式,商业创新不够,多数企业尚未探索出成熟的转型发展路子,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部分中华老字号企业由于缺乏创新,品牌影响力明显减弱,有的甚至退出市场。三是电子商务发展滞后。2014年,我省网络零售额仅为广东的48%、浙江的47%;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活跃用户列全国第四位,有效买进、卖出量分别居全国第五位和第七位,逆差540亿元。电商服务体系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快递物流和冷链物流配套能力不足,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政策保障有待加强。缺乏与产业定位相配套的产业政策,个别地区落实工商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不到位,落实新建社区预留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政策不到位。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2月10日印发
上一篇: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的实施意见》 | 下一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